综合信息
 
2018年上半年电子信息产业整体稳中有进 亦应稳中思患
 2018-8-16
 

2018年上半年,在复杂多变的全球经济贸易和持续推进的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势下,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在波动中维持平稳增长,新兴领域创新发展持续升温,骨干企业资本化和创新发展步伐加快。

 

1. 产业整体稳中有进、稳中育新,亦应稳中思患、稳不忘忧

 

在产业整体运行呈现出“稳中有进、稳中育新”的运行形势下,也应看到四项基本面数据“稳中存忧、稳中有险”的潜在态势。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收入、利润、出口等数据保持持续增长,但增速普遍下降。

 

增加值平稳增长,增速小幅下降。运行局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4%,低于去年同期1.5个百分点。据2017年以来分月增速数据,2018年1-4月产业增加值增速较去年同期均有所下降。

 

收入延续增长态势,利润总额大幅下降。2018年上半年,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1%,低于去年同期6.3个百分点。与此同时,行业成本增速高达8.9%,导致利润总额增速大幅下降,上半年同比降幅达2.3%。

 

投资增幅整体下滑。2018年上半年,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9.7%,较去年降低7.7个百分点。新兴领域产业投资仍有增势。

 

产业出口保持增长,增速放缓明显。2018年上半年,电子信息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6.1%,较去年同期回落7.3个百分点。其中,通信设备、计算机、电子元件、电子器件制造行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速分别为11.5%、5.6%、10.3%、1.5%,较去年同期分别回落1.4个、6.5个、3个、13个百分点,主要行业的出口增速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回落。

 

2. 产业仍将保持平稳增长,但增长力度将有所减缓

 

预计下半年,电子信息制造业仍将保持平稳增长,但增长力度将有所减缓。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和对外贸易面临的风险逐步加剧。一是上半年行业利润增速的大幅波动使企业经营不确定性增加,经营绩效可能受到影响。二是手机、彩电等传统电子信息产业在新兴产业爆发式增长的市场背景下,市场规模渐趋下降,企业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三是在行业结构性的转型升级的趋势下,企业生产经营难度加大,技术水平、研发能力、资本实力较弱的企业面临被淘汰的风险。四是中美政治经济关系进入质变期,逆全球化趋势和贸易投资保护主义倾向加强,全球经济贸易分工合作的共识和基础开始动摇,为产业发展和贸易环境日渐笼罩上不确定性阴霾,电子信息制造业下半年的增长压力陡然增加。

 

3. 措施建议

 

需谨慎应对两大风险。一是中美贸易摩擦风险。元器件方面,需警惕因成本优势丧失而引发外资撤离,以及少数优秀上游元器件件企业开拓美国市场时阻力加剧的风险;整机方面,需高度警惕供应链安全风险,以及制造成本优势将被削弱风险。二是行业态势转换风险与动能转换风险。要加强对系统级应用的研究,在单点创新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为复杂系统创新,强化系统整体性能的国际竞争力。

 

需聚力突破两种技术。一是基础核心技术。要坚持夯实底层技术,补齐高端芯片、传感器、系统集成等基础、通用技术短板。支持集成电路先进工艺生产线项目建设,推进CPU、FPGA等高端通用芯片领域实现破局性整合,推动安全存储产业链发展。二是前沿关键技术。瞄准世界电子信息科技前沿,编制前沿关键技术发展路线图,加快发展5G、虚拟现实、量子通信、下一代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领域,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需理性防范两个泡沫。一是芯片(集成电路)泡沫。要防止过热的资本对正常的产业投资规律造成干扰,防范快速投产下的芯片成品不满足市场需求、低端产品盈利困难等问题和挑战。二是AI泡沫。要避免资本市场在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炒作过热,同时要引导资金流向CPU、GPU、FPGA、DRAM、NAND Flash等关键短板领域,化泡沫为助推器。

 

需统筹推进三类型协同创新。一是在超高清视频等领域强化产业链各环节的协同创新。在视频提取、电视系统、视频编辑软件等视频前端、面板、光学镜头等核心机件、传感器等中游环节、网络传输等下游应用服务等产业链各个环节都要有所突破,协同发力。二是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加强中央与地方、地方间的协同创新。发挥国家统筹优势和地方资源优势,实施协同创新战略,聚力整合汽车、信息、通信、电子、交通等相关行业资源,打造贯穿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的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生态系统。三是在5G、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强化技术、应用与政策的协同创新。建立健全促进5G、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协同创新的五大体系,包括协同创新平台体系、协同创新信息服务体系、创新成果知识产权转化体系、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政策体系等。

 

(来源: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