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信息
 
本土IC政策补贴只是授之以“鱼”,并未授之以“渔”
 2018-8-5
 

半导体产业是信息时代国家综合实力的标志,但同时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痛点,中国半导体发展基础薄弱,关键芯片和元器件主要依靠进口。政府从土地、税收、资金等多层面进行扶持 ,然而本土半导体产业的发展仍未有大的改观。原因何在?

 

一些公司的盈利靠政府补贴来填平

 

为推动本土半导体产业发展,我国始终坚定不移地推行“减税降费”政策。在各项政策补贴项目中,资金补贴是最为直接的方式。截至2018年4月20日,本土A股半导体上市公司相继发布了2017年财报。在大多数公司业绩向好的背后,少数公司的盈利仍靠政府补贴来填平。

 

 

 

从A股上市公司2017年财报及政府补贴资金可看出,政府资金补助跨度较大,多则上亿元,少则几百万元。如三安光电、兆易创新、北方华创在2017年获得的政府补助分别为4.86亿元、1.96亿元和2亿元,三安光电2018年再获得9.72亿元补助,京东方2016年政府补助达到了19.15亿元,2017年政府补助虽下降为1.09亿元,但2018年补贴幅度再次提升。

 

“增收不增利,资本运作屡屡受挫”是当前较为严重的问题,不少上市公司凭借政府补贴让账面“十分好看”,而部分企业因补贴才避免了亏损。上述表格中有多家企业2017年政府补助金额超过了净利润,有半数企业“补贴利润比”超过了10%,有8家企业“补贴利润比”甚至超过了50%。换言之,如果没有政府补助,这些公司净利润将十分惨淡。

 

有些企业连续三年的盈利都是依靠政府补助。国内某芯片公司,多年来都是依靠政府补贴支撑其业绩。2016年,该公司净利润为3.33亿元,其中政府补助1.28亿元,计入当年损益的金额为1.21亿元,占当年净利润总额的比重达到36.34%。2015年,该公司政府补贴也高达9971万元,占当年净利润的的比重高达30%。

 

客观而言,因半导体产业是一个资金、技术和人才高度密集的产业,企业获得政府大额资金注入无可厚非,欧美、日韩和台湾也都遵循着这样的发展规律。然而,长期靠政府“输血”支撑业绩增长并非长久之计。

 

因此,对于企业而言,如果想有更好的发展,必须提升自身的“造血”能力,而不是一味依靠政策扶持来维持盈利状态。

 

补贴未用在研发上,而是用在价格战上

 

与国外相比,我国半导体产业起步晚,相关企业规模普遍较小,高端芯片和元器件都依赖国外进口。业界一致认为,专注核心技术研发,才是中国半导体洗掉“低端印象”的不二法门!然而,从本土半导体企业每年的研发投入来看,仍与国际有着较大落差。

 

据统计,高通、英特尔、博通等国际巨头每年研发投入金额高达数十亿美元,且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重高达20%以上,而作为国内半导体龙头之一的中芯国际2017年研发支出总额仅为4.27亿美元,占营收比重仅为13.77%。而A股企业研发投入最多为1亿多美元,研发投入占比都在10%以下,如海康威视、歌尔股份、欧菲科技2017年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分别为7.62%、6.64%、5.20%,京东方每年研发投入也仅在6%-7%之间。

 

核心技术研发是本土IC真正博弈的筹码,为何研发投入占比如此之低?是否政府资金补贴不到位?某行业资深人士向集微网记者透露,并非资金补贴不到位,而是有些地方政府补贴“变了味”,有些地方政府通过资金补助、税收、人才和土地等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半导体企业入驻投资建厂,主要目的在于提升当地政府财政业绩、带动地方就业,至于这些投入是否用到了技术创新上,当地政府可能并不十分关心。

 

“地方政府补贴的钱,企业很少用于技术创新,都用来打价格战了。”该受访人透露,本土IC企业发展时间晚且基础薄弱,向来依靠“低成本”规模优势取胜,它们在拿到政府税收及资金补助之后,有优势以更低的价格将产品推向市场,从而赢得更大的市场规模,而将补贴用于技术研发的企业少之又少。

 

中国半导体产品集中于中低端,部分产能严重过剩,价格战最终只会是“自相残杀”。与此同时,这种补贴还带来了产业的不公平竞争。

 

“某A公司和某B公司是彼此最大的竞争对手,A公司流片的某Foungdry,因受到某当地政府双向补贴(税收、水电、设备采购+流片补贴)而获得了更有利的成本优势,而B公司流片的Foungdry因未受到同等补贴,导致B公司在产品成本上敌不过A公司,这种因政策偏向导致的不公平竞争,非常不利于产业发展。”有受访人向记者透露。

 

“政府补贴难用于技术创新,还有一个原因在于,企业获得的金额本身有限,且企业对资金的持续性投入把握不准。”某数据调研公司同样表示,与研发投入所需的资金相比,政府资金补贴显得“杯水车薪”,且这个补贴不一定每年都有,这些不确定性让企业更愿意将资金用到其他的地方。

 

“以每年1000万元资金的补贴为例,按一个工程师3.5-5万元/月的薪资来算,1000万元仅够招20个工程师,研发费用与其他成本开支还不计算在内,如果这个补贴不能持续,以后每年企业要自己掏腰包,这个压力会把很多企业击垮。”该受访人说。

 

仅靠政府资金、税收等扶持难以从本质上改变中国半导体落后的现状。政策扶持如何有的放矢,真正对IC业的发展起到助推作用,考验着我们的智慧。

 

(来源:集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