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材料
 
张汝京再次复出 主导上海新阳大硅片项目
 2016-8-11
 

张汝京先生再次复出主导的上海新阳大硅片项目备受业界关注。据悉,该项目2014年6月已完成了公司注册(上海新升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并落户上海东南的临港,目前正在紧张的建设之中。该项目规划总投资18亿元,预计初期月产能达15万片,之后可扩增到60万片,项目预计2017年开始量产。

 

全球12寸晶圆厂产能向中国转移已成定局,中国2015年的12寸晶园厂产能总计共42万片/月,其中包括中芯国际(北京)、中芯国际(上海)、SK Hynix、Intel(大连)、武汉新芯、Samsung、华力微电子。

 

而2016-2018年期间预测中国新增的12寸晶园厂总产能将高达63.50万片/月,占全球12寸晶园厂的产能比重将由2016年的10%攀升至2018年的22%,因此解决300mm硅片材料是”十三五”规划中的重要项目之一。

 

传奇人生

 

在中国半导体业发展的历程中张汝京先生是可圈可点的人物之一。张汝京先生是留美博士,在TI工作时是台半导体“教父“张忠谋的下属,后在台湾的世界先进当CEO,再转战来上海创业。

 

2000年时它在上海创建中芯国际,私慕基金达10亿美元,建成200mm生产线。中芯国际的诞生在中国半导体业发展历程中具有深远意义,它是在中国第一个采用非国家资金的投资,聚集海内外优秀人材达1000人,占比总员工达10%以及采用市场化的运营的芯片制造厂。

 

而且在2000至2004年底期间,短短的四年时间中,中芯囯际创造了多项奇迹:

 

1)、2004年销售额达10亿美元

 

2)、香港与纽约两地上市,慕集资金约15亿美元

 

3)、用股权兼并天津的Motorola,在中国半导体业发展中是第一家国际兼并

 

4)、北京建立中国的第一条300mm生产线

 

中芯国际之所以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为中国半导体制造业树立多个新的标杆,得益于它的市场化运营体系、非囯有化投资、以及张汝京个人的魅力。

 

未来中国半导体业的发展也必须遵循“两化”,即市场化与非国有化,“两化”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实际上中芯国际在这一段时期的成功,可以看作是未来中国芯片制造业的成功模式之一。

 

现在再回顾来看,中芯国际的“两化”可能走得有些超前,导致之后它的资金链发生困难,而不得不依赖地方政府的资金,相继建成武汉的”新芯”以及成都的”成芯”,之后的两家公司都不是很成功,究其原因可能与当时的大环境相关连,把所有的帐都算到张汝京个人身上是不公平的。

 

现阶段中国半导体业仍由“大基金”等来推动,从一个侧面反映中国半导体业的进程尚需要时间,这样的过渡过程不可能跳过,现在的关键是如何加速过渡,然而真正迈入“两化”中来。

 

人无完人,经历过失败的人,反而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未来可能会做得更好。相信张汝京先生有一颗宏伟的决心要把中国的大硅片项目做好,所以有充分的信心在2017年时等待项目成功的好消息到来。

 

是金子总会发光,现阶段中国半导体业的发展中太需要如张汝京先生那样的领军人物呈现。

 

(来源:EEFOCUS)